西宁: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
日前,记者参加了青海省西宁市主办的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为主题的2018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暨第三届绿色发展论坛。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,是西宁市委、市政府所提出的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构想,以及为此特别成立的中共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。
与会者纷纷为一个生态脆弱、欠发达城市的这一壮举而点赞。
森林城市绿美如画
几次到访西宁,对比之下发现:大地越来越绿,天空越来越蓝,河流越来越清,城市越来越美,绿色氛围越来越浓,市民幸福感越来越强。高原的绿,在湛蓝的天空下,绿得纯粹,别有一番情调,别有一种风度。西宁于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,并未因此放慢绿化脚步,2016年提出了全方位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构想。
市委书记王晓说,西宁迎来了绿色发展的春天。近年来,坚持把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作为幸福西宁成长坐标,推进“高原绿”“西宁蓝”“河湖清”等六大建设行动,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,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。西宁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,经济增速连续3年位居省会城市前列。
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主任刘波介绍说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抓绿色发展就是讲政治”,全市上下形成了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,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亮点工程。在中央电视台、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直辖市、省会城市调查中,西宁荣登2017年度“中国十大幸福城市”第二名。
一条条街道绿树掩映,一座座桥梁护栏摆满鲜花,一个个街心花园精致可人,仿佛置身江南城市。长青园绿地景观项目占地498亩,正在建设中,建成的部分已具“西宁活力新地标”雏形。此景观包括“一带四区十园”,园名很富诗意,如沐光花园、沁馨花园、多彩花园、静谧花园。项目负责人石维文说,出于长远生态考虑,在寸土寸金之地,市里耗资40多亿元,动员搬迁了2000多户居民和一些机关。
西宁市林业局城市绿化处处长陈丽霞介绍说,到2017年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%,市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、绿地80多处,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。
相对于“西宁蓝”“河湖清”而言,实现“高原绿”更难,因为西宁海拔2300米,年降水量少,受干旱、风沙、无霜期短等因素制约。西宁市林业局党组副书记马生荣说,新中国成立后,对南北山的绿化虽从未间断,但过去一直很难见到大片的绿。1989年后,随着省、市两级领导高度重视,绿化力度不断加大,养眼的绿色才逐渐替代了刺眼的黄色。
为加快“高原绿”建设,西宁以构建“一芯二屏三廊道”新型城市生态格局为重点,陆续启动了西堡生态森林公园、西宁园博园、湟水规?;殖〉戎卮笊こ?,“十二五”以来累计完成三北、天保、退耕、公益林、退化林分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任务272万亩。由南山生态运动休闲区、北山生态文化体验区、西山生态景观观赏区、小有山林业科技展示区共同组成的“一园多区”环城国家生态(森林)公园也正加紧建设。
从小有山远眺,目之所及,一片翠绿。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绿化科副科长陶静说,南北山1989年的森林覆盖率仅7.2%。去年,国家林业局根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批示,派专家到南北山核实森林覆盖率,结果高出4个百分点,达到79%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部门准备今年8月底在此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。
下午两点多,烈日当空,“北山美丽园”的绿树、鲜花在“西宁蓝”的映衬下格外悦目。西宁北山林场场长吴忠祥说,这是市区通往机场公路沿线的一个大公园,长达20多公里、6000多亩,是西宁最大的园林绿地。
林与花对决贫与困
近年来,森林公园、城郊型森林公园和特色森林小镇成为西宁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。特别是贫困村开展一系列特色浓郁、丰富多彩的森林旅游活动,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好去处,同时为脱贫提供了绝佳机会。通过“林与花”解决了“贫与困”,再一次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这一至理名言。
在上山庄,记者见到村民一个个扬着笑脸。村民赵玉得在自家凉皮店门口,竖起大拇指告诉记者:“老板好样的,去年开业40天,我就挣了万把块钱,今年挣两三万没问题。”
这个老板叫周育财。他过去每次回家乡,看到没脱贫的乡亲就感到刺心的痛。2015年回到村里,找村支书、村主任商量如何帮助村民,最后选择见效快的“花海旅游”。通过租赁土地、提供用工等形式使村民一年就脱了贫。去年,人均收入5000多元,有的农户收入高达7万多元。
村支书张得祯说,这1000多亩花海,有20多种花。特别是到周末,游客纷至沓来。村民依托花海不仅脱了贫,而且开始走上致富之路。